English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选择

1998-08-16 来源:光明日报 柳剑平 我有话说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已经并且正在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在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利弊的基础上,各国都纷纷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正确地选择本国的经济安全战略,不仅直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双重功效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正迅速扩大。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行以来,贸易自由化已经从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扩大到技术、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额合计已达6.7万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16.6万亿美元。第二,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正明显加快。时间、地域、国界对资本流动已不构成障碍,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年金融交易量500万亿美元,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在1万亿美元以上。第三,生产网络化的体系正逐步形成。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目前已有4.45万家,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27.6万家。这些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第四,投资外向化的现象正日趋凸现。199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为2430亿美元,1996年就达到360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也在稳步增长。第五,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正加速发展。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35个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些区域经济集团不仅内部的商品和资本流动加快,共同大市场正在形成,而且外部的开放程度也在提高,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国际生产力发展,特别是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各国为获得超额利润、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地位而进行制度(政治)安排的结果。经济全球化这两个方面的动力决定经济全球化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功效。世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直接带动国际生产力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生产要素必然进一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的限制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从而使各国的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他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具有增加各国经济福利的经济功效。但是,从经济全球化开始时起,各国都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通过国内制度的安排,或影响国际制度的安排,甚至是武力威胁与侵略的方式,力图使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最终有助于本国政治意图的实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政治的影响,具有实现各国政治目标的政治功效。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功效,可以促成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成机遇、平等相处、共同发展,那么,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功效,则已经并将继续使发达国家把经济全球化作为谋取经济、政治霸权的手段,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主要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下展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同时,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好处,有时还被迫主动对经济管理权限作出某些让步,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受控于发达国家。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外围边缘地带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容易接受发达国家扩散的低层次产业,形成同发达国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最终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从属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的负面影响。随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侵入”,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被外资所占有,而国外市场早已被发达国家所瓜分,发展中国家凭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重新分割国外市场绝非易事,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对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严重危害。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在国际金融无体系状态下,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丑闻不断,金融投机猖獗,金融风暴四起,国际间货币合作的风险增大,而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快迅发展,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还放松了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便乘机而入,必定酿成金融市场的严重危机。

5.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假借经济全球化之名,力图把自己的经济模式强加于发展中国家,正如索罗斯公然宣称的“全球化经济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体系”发展中国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在经济制度上与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保持“同步”,否则无法正常地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始终有可能被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所“兼并”。

我国中长期经济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

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安全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中国的经济安全战略,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显得尤为紧迫。而选择经济安全战略最关键的一环,是确立经济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应包括:

1.利益原则。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内部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我国经济安全战略应始终以我国国家利益为轴心展开。同时应兼顾有利于实现各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利益。

2.综合原则。冷战结束后,尽管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国家利益的最终实现仍有赖于经济、政治、军事的协同发展。中国经济安全战略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考虑经济安全的实现,还必须考虑经济安全对政治和军事安全的作用,以及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3.全球原则。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仅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来保卫经济安全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国经济安全战略应该把本国经济置于世界体系内,根据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依托亚太区域经济组织的优势,利用其它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的力量,来实现我国的经济安全目标。

4.相对原则。世界经济正进入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新经济”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又酝酿着新的变化,经济安全不可能保持一种绝对平衡状况,中国经济安全战略必须周密考虑和正确判断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态势,使中国的经济安全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追求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5.系统原则。保障经济安全除中央政府的领导外,必须有地方政府、企业组织和全体国民的广泛参与,才能消除各种对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战略应该在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经济安全保障系统,抵御国内外各种负面因素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政策措施

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选择在确定中长期适用的基本原则后,还应明确近期应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使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操作性。

1.在加强本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和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有在科学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垂直分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增强防御经济全球化给经济安全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的能力。而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民教育是基础,科技投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前提,这三者的协同发展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唯一正确策略。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只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中国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优势,提高综合国力,增大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的系数。中国的进一步开放,首先要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发展外向型经济;其次要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平等互惠的经贸关系,开辟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再次要有原则地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区域性的金融和贸易组织,并有所作为。

3.加强我国利用外资的管理,克服当前引进外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外资无疑有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利用不当也会形成国内市场流失和金融危机等不利于经济安全的现象。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引进外资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继续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战略;另一方面要牢牢控制利用外资的规模、结构和流向,以外资的技术含量作为引进外资的质量评判标准,平等互利地利用外资,绝不接受任何出让主权的条件。

4.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组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国家的竞争力说到底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的经济安全体系最终也要靠强大的企业力量来支撑。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垄断日趋加强的趋势,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并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积极开展国际经营,以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5.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多方面保证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不仅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模式被各国所接受,而且作为经济安全的一个新领域也为各国所重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继续控制人口膨胀,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承受力保持平衡;又要防止本国和跨越国界的环境恶化,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发现各种可利用的再生资源,使社会生产得以延续,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综合国力方可得到不断的加强。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经济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